全球今日报丨让新农科更好赋能“新农人”

2022-12-08 19:57:27 来源:教育之家

新时代呼唤更多新农人,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

相关内容截图

云南网评论员 许芸翡


(资料图片)

12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从加强知农爱农教育、推进农林类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意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近年来,“新农人”一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他们通过全新的经营理念,带着资金、技术下乡返乡,投资经营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等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如今,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不再是传统的农民,更多的是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的“新农人”。

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我们需要更多的新农人,这不仅是新农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高校应该肩负起的育人重担。早在2019年教育部就已经提出了新农科建设规划,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革现有的涉农专业,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协同育人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此次,四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更为各大高校培养“新农人”再次指明方向。

“新农人”的培养要从热爱出发。曾经,农林牧渔业因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艰苦,被不少人低看,学生更是少有主动选择此专业。如今,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不少学子愿意选择并投入农学,令人欣喜。这也是高校引导培养学生学农知农、爱农为农的重要一步。

但是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固牢学生与农学“双向奔赴”的热情同样至关重要。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涉农专业。也要在就业及政策上倾斜,一方面探索推进涉农专业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在分配本专科生国家奖助学金名额时,对以农林专业为主的高校予以适当倾斜。让这些未来的“新农人”带着热爱投入研究,并且没有后顾之忧。

“新农人”的培养要突出特色。我国各省区都建有高等农业院校,而各地农业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来源的多样性、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各省的高等农业院校要在学校定位、专业设置、实践实习、基地实训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

精准对接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只有各个高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各省农业院校王牌农学专业做大做强,才能避免培养出千篇一律的“农人”,让每一个身怀绝技的“新农人”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

“新农人”的培养要紧扣需求。这里提到的“需求”包括两方面,一是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二是多类型人才培养。这就要求各高校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前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要优化涉农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农林教育供给侧改革,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增设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紧缺专业,同时布局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另一方面,要主动对接农村、林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新要求,主动对接乡村人才振兴新要求,既培养适应性强、高素质的复合型农林人才,又要侧重校地联动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应用型农林人才。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加快新农科建设必将为新时代培育更多“新农人”,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我们期待青年一代都能将论文谱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农业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