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龙泉窑区云和出土的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看,龙泉窑当时烧制技艺在一部分窑口已经达到与越窑、瓯窑相近的水平。只是在瓷釉上色泽偏深,造型上偶尔出现较为粗疏之处,但龙泉窑青瓷在西晋时期已经较为成熟。文章以龙泉窑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与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同类青瓷器物进行比较,阐述龙泉窑青瓷西晋时期的自身特点,对研究龙泉窑西晋青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龙泉窑;西晋虎子;青瓷水盂;造型与装饰
继2021年10月27日龙泉窑区云和县于距今2100多年的汉武帝刘彻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古墓发现三件青釉小碗后,2022年5月25日,云和又发现西晋墓葬一共出土了5件重要文物,分别是:青瓷虎子、金指环、盘口壶、青瓷水盂、铜钱等。其中青瓷虎子、青瓷水盂尤为珍贵。
(资料图片)
一、青瓷虎子的造型与装饰
最早的虎子,始见于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器,先秦墓中见过漆器、青铜、陶质的虎子。虎为百兽之王,故“虎子”初为帝王之物,后推广为民众用品。汉代始见青瓷虎子,三国时期开始流行,直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形似卧伏老虎而得名,整体造型追求与虎形神相似。东吴、西晋时的虎子外表浮雕装饰较多;至东晋和南朝时期,虎子制作更为简洁,不作装饰。其用途有说虎子为酒器或水器;有说为夜壶,把溲器制成虎形有辟邪祈福之意,用之可壮胆;有说平日生活中作酒壶,死后作便器随葬。东晋晚期象生器物逐渐衰落,南朝青瓷虎子一类器物渐趋消亡。
1.龙泉窑西晋虎子造型端庄,刻饰简洁,釉色略深
龙泉窑云和出土西晋青瓷虎子,是西晋时代独立动物造型器物大量出现背景下的产物,是西晋青瓷虎子等动物瓷器创烧的鼎盛期。这件虎子构思大胆巧妙,造型端庄生动,想象力丰富,为装饰审美与实用完美结合之典型。该青瓷虎子作伏地仰头长啸状,圆形虎口大张,鼻孔上仰,双目圆睁,弦纹代表嘴部褶皱,虎头堆贴刻划虎头状,细致生动;腿部粗壮,四足外撇曲蹬;颈与背部按桥形提梁,上饰绞丝纹,提梁似虎尾向上翘至近颈部;胸部圆挺,腰部略收;两侧浅划飞翼纹饰;通体淡施青釉,色泽莹润青翠,釉深处颜色青灰深翠,虎体健硕,形态逼真,显露憨厚而威猛之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世俗趣味。整器写实生动,独具匠心,观之赏心悦目。西晋龙泉窑精品浅灰色胎体坚致细腻,瓷釉滋润,有淡绿、深绿、青黄几类,色调大多深沉,釉层薄而透明,施釉大多均匀,器物内外施釉,造型规整,体现了高超的拟物创造水平。
2.越窑虎子款式较多,讲究装饰,釉色灰黄
云和虎子形态与越窑1985年嵊县石璜镇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墓中出土的虎子相类似,但越窑虎子瓷釉青黄,施釉均匀。浙江省博物馆的西晋越窑青瓷虎子也类似,但其瓷釉也为青黄色。江苏省南京栖霞岭甘家巷吴墓出土的虎子,现藏国家博物馆。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村花园出土的东晋青瓷虎子,造型更为简洁。灰白胎,青灰釉。半圆形腹,腹顶部饰三组弦纹,流口前伸上翘,口沿下装饰弦纹。顶部有弓形提梁,后端贴附短尾。口部、提梁饰有褐色点彩。造型、纹饰等一改过去的风格,虎子为圆形,整器丰满,象形特征淡化,形成独有的东晋青瓷特色。
3.婺州窑虎子造型威猛,刀法老练,釉色黄褐
浦江博物馆收藏一晋代婺州窑青瓷虎子,为猛虎造型,以虎嘴作流,虎头昂首上仰,双眼圆瞪,五官刻划颇具威严。腹部刻划双翼,纹饰清晰,刀法有力。腹下有四足作俯卧状。提梁呈拱形,上刻有绳纹。此器釉色匀净,是婺州窑青瓷器的典型器物之一。婺州窑虎子呈现黄褐颜色,是因为胎釉含铁纯度较低,容易出现黄褐色,但统一称为青瓷。婺州窑青瓷装饰有其简洁精湛的一面格,又具有较高的美学和实用价值,烧制器型中虎子最富特色。
4.瓯窑虎子神态生动,口上翘角度大,装饰简单
温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西晋瓯窑青瓷虎子,神态生动,跪卧温淳,卧虎形。圆口上翘角度较大,腹部饰两道弦纹,虎头堆塑装饰;腰部两侧简单刻划飞翼。四足呈蹲伏状。背部置绳状提梁,并堆塑虎尾装饰。胎质细密呈灰白色。通体施淡青灰釉,晶泽光亮。瓯窑至东晋还烧制狮形(辟邪)烛台、虎形灯座等。尤其狮形(辟邪)烛台通体施青黄色釉,匀净晶莹,利用捏塑、浮雕、刻画等技艺,生动地塑造出狮子的憨厚忠诚而威风凛凛之态。长毛刻饰巧雅和谐,甚为美观。综合比较,龙泉窑青瓷虎子釉色纯净透明,釉厚处釉色深青,与其他窑口瓷釉比较略显青翠而深沉。估计龙泉窑瓷釉能“夺得千峰绿翠来”,皆因地处浙西南大裂谷多金属矿带上,土质中铁类金属元素多,故釉色深沉,自古与越窑、婺州窑、瓯窑等瓷釉皆有区别。其次,虎子的造型龙泉窑身躯比例和谐,端庄大方,只是尾部处置略显粗糙,有过于简单化倾向。
二、青瓷水盂的造型与装饰
水盂,品类高古。又称水丞、砚滴,古人直呼为“水注”。砚池除添水以及盛水洗笔之用外,更带有观赏陈设瓷之味。文人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须符合主人的情趣,故选择要求较高。最早出现于秦汉,东汉早期就有水盂青瓷烧制,盛行于两晋时期。不同时代的青瓷水盂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不同地域青瓷水盂,其工艺造型和纹饰风格略有不同,尤其瓷釉装饰差距较大。魏晋时期前的水盂形状多为圆口,西晋以后青瓷水盂形制多变,造型各异。云和县西晋墓出土的青瓷虎子、四系青瓷水盂等青瓷可见龙泉窑西晋时期的青瓷装饰特色。
1.西晋龙泉窑青瓷水盂
龙泉窑四系青瓷水盂造型圆润雅致、古朴端庄。圆唇,敛口,扁鼓腹,实圈足微外撇,胎质细腻,胎骨深灰坚致。通体装饰竹编织纹,施釉厚薄不均,但釉色青翠透明。青釉深沉,釉及底。施釉技术处于转变期,仍未能完全妥善均匀施釉,不善于去掉釉料中的铁元素,故此釉面以青绿色或黑绿色为主。腹部刻弦纹线。该青瓷水盂为灰褐胎,瓷化程度相对较高,其器身圆形,呈扁瓜状,厚重沉实。此水盂造型吸取原始青瓷和青铜器器型端庄的特点,取型到位,制作规整,典雅别致,端庄大气,彰显敦厚包容的理念。装饰特征与2022年10月云和显圣湾新石器晚期至夏商时期大型遗址出土的陶尊相类似,青瓷水盂运用编织纹进行装饰,并略施薄釉美化瓷器;又有所创新,与越窑、瓯窑、婺州窑均有较大的区别,风格典雅,集艺术之华美与实用于一身,为龙泉窑早期青釉最高档次之瓷作,极显珍贵。龙泉窑西晋时期的瓷釉和造型,总体上看仍未能摆脱西晋的时代特色,单看瓷釉,龙泉窑水盂具有深翠青黑特点,与其他窑口的青黄、淡青不同;造型制式与其他窑口比较,没有动物化仿生装饰,略有创新,追求简洁古朴风格,编织纹装饰古朴雅致,凸显文而雅的风格。但其整体工艺与越窑、瓯窑青瓷有相似的传统风格。从龙泉窑晋代其他瓷釉看,虽然也有翠绿中带淡黄色,如东晋龙泉窑青瓷四系壶、唐代龙泉窑青瓷撇口碗等,但唐代龙泉窑青瓷四系罐仔细辨看仍然带有淡绿色调。
2.越窑水盂釉色黄褐,造型与龙泉窑相近,但装饰略为繁杂
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越窑水盂,内外施釉,釉色黄褐,浑浊不均,底部无釉;口部装饰二道弦纹,敛口,扁腹;肩部饰斜方格纹带。与龙泉窑系的青瓷瓷釉青翠而透明,制式也有较大的不同。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越窑东晋水盂,釉色黄浊,敞口鼓腹,颈部置对称双系,腹部塑饰蟾蜍头和四肢,口沿饰四处等距褐斑点彩。藏于大英博物馆的西晋越窑青瓷蛙形水盂,造型生动逼真,釉色青灰泛黄,釉面开细片。堆塑头部微微昂起,无颈,鼓腹下敛,腹部堆贴四肢。似山间鼓腹蟾蜍在举盘饮水。牛津大学收藏的越窑青瓷水盂,肩部堆贴蛙首、蛙尾和四足。施青釉,略泛黄色。釉层与当时龙泉窑比较呈现釉厚而均匀的特点。
3.瓯窑水盂仿生装饰富有情趣,但较为繁杂
瓯海博物馆二楼陈列着一件东晋瓯窑青釉点彩瓷蛙盂,小巧扁圆。通体施青黄釉,釉色莹润。整件器体呈蛙形,背上有圆形注水口,雕塑蛙头,贴有蛙足,头足处均饰有褐色点彩。青蛙作趴伏状,昂首而专注,四肢似在发力,模拟随时跳跃入水状,惟妙惟肖。瓯窑还蛙嘴宽大,憨态十足,无贴四肢水盂。瓯窑西晋青釉鸡形水盂尤为奇特,淡青釉,肩部堆塑鸡首、鸡尾与双翼,鸡首微微上扬,嘴紧闭,双目圆瞪,双翼微展,体态丰满有力,憨态可掬。龙泉窑西晋水盂圆融完满,大气端庄,装饰简洁,符合传统取法于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令人观其器,赏其形,悦其目,舒其心,为古代文人的书斋营造出恬淡宁静、生趣盎然的境界,彰显文人优雅的格调与品位。在龙泉窑后期发展中,尤其在五代以后有更多富有文化寓意和文人雅趣的水盂不断出现。青瓷水盂之形制、装饰图案等也愈加丰富,其装饰更为讲究。
总之,西晋装饰特征,从最早的写实到汉代的粗犷形,至两晋时期的首足与飞翼细致刻画,再到南北朝的简化虎子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装饰构思创作中由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的装饰发展规律。随着时代社会发展,文人雅士对文房用品不断探索,推动人们对青瓷用品在形制特点、瓷釉方面不断创新。西晋龙泉窑在造型与装饰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各窑口的制瓷艺人对虎子形象进行了充分想象和再创造,经过一次次的优化和选择,最后创作出成为符合实用与审美需要的青瓷艺术。龙泉窑区在距今3000—5000年前就有人烧制陶瓷,从出土的龙泉窑晋代青瓷造型和装饰上看,足可媲美同时代的越窑、瓯窑青瓷。其瓷釉与西汉早期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云和出土的三件青釉小碗中的一只瓷釉非常相似,瓷釉青翠深沉,甚为美观。龙泉窑多金属矿土的土质决定着龙泉窑的瓷釉风格。龙泉窑西晋虎子的捏塑装饰与三国两晋的时代背景有关,故此其动物仿生瓷制式基本相似。龙泉窑西晋水盂的青瓷装饰与距今四五千年的显圣湾陶瓷尊编织纹相似,具有连续、对比、对称、动感与网格编织纹的表现方法。可见龙泉窑非常重视技艺传承,几千年时光中,美在传承,文化在发展,青瓷烧制技艺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悦.距今1700多年!云和发现西晋古墓,5件重要文物出土[N].丽水新闻,2022年05月24日.
[2]云和县融媒体中心.距今5000至3000年!云和发现新石器晚期至夏商时期大型遗址[N].丽水,2022年10月13日.
作者:夏侯水平 单位:龙泉市夏侯文龙泉窰研究所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