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
谈起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表示,艺术创作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变革,未来是人机共创的时代。掌握新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创作工具的人,将是未来站在潮头的艺术家。日前,笔者就智能时代的动画与数字艺术教育等话题对王雷进行了专访。在他看来, Dall-E、ChatGPT、Stable Diffusion等目前热门的人工智能还只是架构未来虚拟生活的技术雏形,动画与数字艺术创作者要善用这些新工具,抛弃对新技术的畏惧感和神秘感,因为技术终究不是魔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工智能不是魔法,
无需一惊一乍
中国艺术报: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您在三维动画教学方面卓有成就,并且就艺术与技术的话题做过不少公开讲座,您说人类不应抵触和逃避人工智能,可否谈谈AI技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前景?
王雷:我是个动画创作者,在创作中一般是作为导演和编剧,并不算是AI领域的专家,但和今时今日所有的内容创作者一样,我也在密切地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我们这个领域的影响。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传媒和内容行业正经历着一次人工智能变革。上一波大变革是互联网的出现,让传统模拟媒体全面数字化,经历冲击和重组后形成了目前的格局。目前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也许更剧烈的变革,即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和“元宇宙”为代表的传媒新技术、新形态的冲击。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传媒和内容领域发展趋势可以用三个“I”来概括,即Intellectual(智能)、Interactive (交互)和Immersive(沉浸)。
我认为未来内容的基础形式是人造影像(动画),而非记录影像(实拍)。未来,在“元宇宙”里面看到的都是虚拟的人造影像。这些影像生成的基础就是动画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而且一定不是完全由人来创作的,而是人机共创。
最近火爆的ChatGPT,只是机器学习技术在大语言模型(LLM)方向上的其中一个引起公众注意的产品。看似爆发式出现,其整体趋势是可以预测的,无需一惊一乍。这场变革早已开始,我们正身处其中,可能三五年内就会完成新一轮的智能化技术更替。更替完成后,我们使用的大多数内容创作软件,从文字处理、搜索引擎到图像绘制、剪辑合成、角色动画、交互设计等,都会变成智能化的工具。
未来已来,不容拒绝,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应对变革。但首先要抛弃的是对新技术的畏惧感。很多人其实是把AI当成魔法看待的,认为人工智能就是在机器里创造了一个能模拟思考的大脑。但这和实际的情况相差甚远,我们距离类似人脑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比较遥远,目前像ChatGPT这样的AI应用确实只是工具,但却是非常强大的、具备了超越人类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的工具。ChatGPT虽然并非无所不能,但它解决了理解自然语言和对语言进行处理的问题。就像鼠标键盘出现后人机交互界面更加友好,让个人电脑走入每个办公室和家庭一样,ChatGPT这样的大语言模型让自然语言成为新的人机沟通界面。
这个潮流将不可逆转。当然我们要冷静思考人工智能应用在艺术创作中的伦理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甚至我们也要思考对艺术、对创作的定义是不是要进行调整,但首先我们要抛弃对新技术的畏惧感和神秘感。技术终究不是魔法。
中国艺术报:能否谈一下AI时代艺术家的主体性问题?
王雷:在AI时代,艺术家的主体性依然存在。作为一名动画人,我们的创作界面在二十年前从画纸进化成了软件和数位屏,工具不同了,但动画依然是艺术家的表达。将来数位屏可能变成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交互,但是人工智能是没有创作目标的,艺术作品中的表达仍然是艺术家的事情。
人工智能甚至会给艺术家的主体性带来新的可能。我们都知道科幻小说里有所谓“缸中之脑”的概念。假设每个艺术家不断训练一个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让它的写作、绘画方式和艺术家本人越来越近,那这个掌握了艺术家本人风格特征的人工智能模型,就变成了艺术家的“副脑”,甚至在艺术家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仍可以某种形式存在。
当然这会和我们今天理解的艺术创作的概念不同,但我想这些概念本来就不是亘古不变的。一千年前在敦煌的洞窟里绘制壁画的那些无名工匠,大概从没考虑过所谓艺术家主体性的问题,但这不妨碍我们今天认为他们创造的是伟大的艺术,他们是伟大的艺术家。
由王雷任导演和编剧的动画作品《云中居三子》
动画不应是炫技,而是一种表达
中国艺术报:作为“金猴奖”“白玉兰奖”“白杨奖”等奖项的评委,您的评审标准和侧重点在哪里?
王雷:我自己是动画导演和动画编剧,在创作中比较看重作品的故事或主题。无论是动画电影、剧集或者短片,我觉得都是一种表达。当然,作品风格应该是多元的,每个作品的调性不一样,形式也应不同。我唯一比较排斥的是炫技型的作品,如果只是为了展示技巧而没有真正要发出的声音,这种作品哪怕在技法层面上达到了一定水平,我觉得也是空洞和无趣的。
中国艺术报:您创作的动画剧集《毛毛镇》曾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最佳动漫作品奖等,能否谈一下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以及您创作的目的?
王雷:创作《毛毛镇》的时候我儿子正在上幼儿园。作为一名教动画的老师,我觉得好像没什么适合他这个年龄段孩子看的动画,就和同事一起创作了这个片子。《毛毛镇》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对待世界的动画,故事讲的是一群生活在大森林里的动物,他们的世界里会从天上掉下来一些他们不认识的东西——其实是人类抛弃的垃圾。小动物们要处理这些垃圾,变成玩具或有用的工具。我们想通过这部片子帮助小朋友们形成关于保护自然生态的观念,希望他们长大后对这个世界有责任感。
“学院派”人才已成为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主力
中国艺术报:您能否谈一下中国传媒大学近些年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王雷:我们学院的人才培养不局限于动画领域,目前有三个主要专业群:动画漫画、未来媒体和游戏设计,每个专业群下又分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动画漫画专业群有动画艺术、三维动画和漫画;未来媒体专业群有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专业群有游戏美术、游戏技术和数字娱乐。
中国传媒大学是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始创院校,是最早开设动画和游戏设计教育的院校之一,是数字娱乐(电竞管理运营、游戏策划)教育的始创院校,也是中国第一家在动画、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建立起完整本硕博培养体系的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是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国家广电总局首批设立的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也是首批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最佳动漫教育机构的单位。
过去的十多年,观众看到的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国产动画电影、剧集,从《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再到最近的《深海》,主创团队里都有大量我们学生的身影,其中很多部是我们毕业生编剧、导演的。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人才培养、支撑产业还是服务社会的角度,学院在动画、数字媒体、游戏设计的人才培养上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文化内涵,
是用动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中国艺术报:能否结合海外优秀动画电影、剧集作品以及产业发展状态,谈一下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可借鉴之处?
王雷:我国动画产业目前整体处于上升状态,作品的品质和影响力都在不断上升。如果和动画产业最发达的几个国家比较,我认为有两点值得学习和注意。
一是动画技术自主化。我国动画、游戏行业用的工具,大部分都是国外研发的。技术不自主会制约我们在创作层面上的超越,这是需要关注和思考的。我觉得一定要重视技术和艺术的融合,重视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尤其现在的动画技术不只是用于做动画片,“元宇宙” 、数字孪生、文化数字化、数据可视化……大量的相关新业态是基于这些技术的。
二是动画产业国际化。美国和日本这样在动画、新媒体领域最发达的国家,是依赖全球市场来生存的。以日本动画为例,多年前就已经有接近一半的收益来自国际市场;美国好莱坞更是如此。日本、美国的动漫、游戏产业是典型的全球化产业。因此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要发展,出海是必须迈出去的一步,面向国际市场是必然的产业升级步骤。我们要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更大的国际市场也会加速产业发展。
由王雷任导演和编剧的动画作品《怪奇的虫洞》
中国艺术报:作为编剧和导演,如何用动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王雷:当一个中国的编剧和导演还是很幸福的。中国不但是文化大国,也是文化古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民间传说。前些年在市场上较少看到关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作品,近几年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看国产动画,就会激励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人去讲好中国故事。在我看来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已经初步形成。
当然这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创作者可能模仿下国外的作品就可以了,但现在做原创不是那么简单的。很重要的一环是创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动画编导首先是文艺工作者。作为文艺工作者,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就是肚子里面的货要越多越好。创作者本身思想贫乏,讲出来的故事、做出来的作品是很难达到一定水准的。另一方面,要用动画讲好故事,也一定要去接触生活,不能只待在书斋里面。所有的故事,无论是来自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是要讲给现代人听的,让现在的观众产生共鸣,就一定要有生活体验。
前面也谈道,我觉得技巧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些大家都能记住的艺术作品,在表达上、在技巧上虽然并不完美,但它表达的内容、情感是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也是协调统一的,它依然是好作品。
中国艺术报:请谈一下中国动画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
王雷:首先,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不能靠迎合他人。前些年有些企业做了很多“土洋结合”的动画作品,把自己的文化当成异域文化去猎奇,最后中不中、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不同国家之间有文化差异,但人类的情感还是共通的。文艺作品,是可以用真诚的表达克服文化差异的。这要求创作者有更深入、更严肃的创作观念,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创作,减少段子式的拼合,不是为了迎合一时一地的市场需求,去一味讨好。
其次,要提高中国动画的国际影响力,从国家到行业都要为文化内容走出去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应该对已经走出国门的作品和作者进行更多的扶持。比如我们学校和其他院校每年有大量的师生作品在海外节展上获奖和入围。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一定会对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的年轻创作者起到促进作用。专业节展是很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我们的作品在这些节展上入围获奖不但说明了作品本身的水平较高,同时也验证了这些作品是能够走出去的,这些创作人是有国际视野的,这值得鼓励和支持。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