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小视频,无意中看见一种小花,尺把长的植株,瘦弱的花茎上顶着几朵淡紫色的小花,钟形、单瓣、黄蕊,花朵和叶片上,都被厚厚的绒毛所覆盖,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这不是我小时候上山时经常采到的芨芨花吗?
【资料图】
望着眼前熟悉的却又多年不见的芨芨花,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孩提时代,拉回到生我养我的那个小村庄。
我是生长在大山里的野孩子。那时候农村没有幼儿园,8岁之前,我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每天在山坡、田野疯玩疯跑。因为是女孩子,所以对那些花啊草啊格外关注。
也就是刚过立春吧,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山野还灰秃秃一片,我们几个野孩子,按捺不住肚里的饥饿,结伴到山上去寻找上一年落下的核桃和栗子。在扒拉寻找果子的过程中,保不齐就有一朵两朵小花探出头来,抖落掉身上糟朽的枯枝烂叶,以明媚的姿态,给大山带来一抹生机,给我们带来一阵惊喜。而当百花盛开之时,它又早早湮没于万花丛中,再不见影踪。
看到如此柔弱的小花,居然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早早盛开,我十分惊讶它超强的生命力。要知道,彼时彼刻,北方还是冰封大地、万物肃杀的景象,迎春花啊、二月兰啊都在昏昏酣睡状态。只有芨芨花,不畏严寒,最早给我们带来春天的消息。
我因此记住了芨芨花,记住了它弱小却刚毅的品格,记住了它最早报春的努力!
再见芨芨花,已是几十年后的现在。我想起它的不惧弱小,凌寒报春,不禁感慨。我想,一定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它的高洁品质吧?
但是好像并没有。
遍查网络,没有查找到任何歌颂芨芨花凌寒报春的诗;倒是发现了不少感叹时光匆匆、年华易老的句。
原来,此花学名“白头翁”——当它老去的时候,花柱顶端会形成一个球形,上面须状物纷披下垂,颜色花白,很像老翁头上的白发。
也许,正因为白头翁的名字,和时光匆匆、年华易逝有很大联系吧?有许多诗人,借花喻人,借景抒情,哀叹时光如飞,人生苦短。比如元代诗人丁鹤年的《题落花芳草白头翁》:
草长连朝雨,花残一夜风。
青春留不住,啼杀白头翁。
此诗借花喻人,表达出人生短暂、事业无成的遗憾。
更有大家李白,留下《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
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
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李白折取一枝白头翁戴在头上,发现此花几乎和自己衰老的鬓发相同,花儿好像在讥笑他一事无成就白了头。由是感慨人生易逝,遗恨无穷!
也有洒脱旷达的,比如明代傅汝楫《白头翁》:
海上春长满,人间日易斜。
白头浑不老,岁岁阅桃花。
还有通过写白头翁鸟,来抒发同白头翁花类似情感的许多诗句……
我很是失落。在我看来,芨芨花的最可取之处,就在于它不畏严寒、不怯卑微、用尽全力、勇敢报春。可是为什么找不到这方面的只言片语?是我孤陋寡闻知之甚少,还是历代诗人本就笔墨无痕?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歌颂梅花“凌寒独自开”、歌颂迎春“金英翠萼带春寒”,却对芨芨花这般无视无睹?它不怯弱小的努力、凌霜傲雪的风骨,就这样埋没在荒烟蔓草之中了吗?
为此我耿耿于怀。
伴随岁月流逝,我慢慢开始明白:草木本无心,风月不关情。什么青春易逝、一夜白头,不过是诗人自己的内心所感、咏物抒情罢了。那些春花秋月,人间草木,本是自然所赐,应时而生,随机而灭,哪里有那么多人为赋予的象征意义呢?就如白头翁这种普普通通的小花,你赞美它凌寒独立也好,哀叹它时光易逝也罢,它毫不理会,它只按着它本来的花期,如约来到世间,灿烂一时,又兀自零落,渐渐消隐于漫漫荒草之中。
无论怎样,明年初春,我一定会踏上老家的那条山冈,和久违的白头翁,不,和童年的芨芨花,来一场久别之后的重逢!拨开经年的枯叶,芨芨花,我一定会找到你;而你,也一定会以明媚的笑脸迎我,在风中对我轻盈点头吧。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