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云南玉溪市 送教上门的“1234模式”

2022-11-12 16:01:03 来源:教育快播网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浦贵村坐落于高山峡谷间,距离市区168公里,这里是哈尼族聚居的地方,13岁重度脑瘫女孩陈秋蕊的家就在这里。林在山上,村在山腰,田在村下。潺潺清水、层层梯田,大自然雕刻的美景却给驱车百里、赶往这里的送教上门服务队带来不小的困扰。“蜿蜒的车道,路面最多也就4米,一不小心车子就打滑了,非常危险。”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皆称“玉溪特校”)下派县(区)巡回指导老师柏长春接受电话采访时告诉记者,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常常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一路上需要辅导的孩子比较多,所以擦黑往回赶路也是常事。七八年下来,我们已经成了开山路的老手了!”他笑着说。

独特的自然地貌加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等特点,云南省玉溪市送教上门的难度可想而知。压力即是动力。2015年,玉溪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后,玉溪特校作为该市唯一一所面向两区八县招收残疾学生的学校,负责全市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历经多年,如今玉溪特校探索出山区送教上门“1234”“玉溪模式”,即突出一个主导、强化两个保障、打造三支队伍和抓好四个融合。

突出一个主导


(相关资料图)

完全没有语言能力,挪动一步都要冒着摔倒的风险,陈秋蕊很少迈出过自家的小院。柏长春告诉记者,第一次见到陈秋蕊的时候,就被眼前的小女孩吸引了:“虽然这孩子不会说话,但是她看见我手里捧着书本,眼睛里立刻有了光,摇摇晃晃冲着我走过来。”

“让残疾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2015年玉溪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后,玉溪市委、市政府对所有残疾孩子的庄严承诺。7年来,玉溪市有数百位像陈秋蕊一样的重度残疾孩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玉溪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位偏、点多、面宽,还有语言、文化的差异,玉溪市送教上门服务工作难度非常大。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突出一个主导,即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统筹,做好送教上门工作顶层设计。政策先行,玉溪市下发了《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教育、财政、残联等10余个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和部署全市送教上门服务工作。早在2013年,玉溪特校在云南省就率先启动了送教上门试点工作,做了多方面有意义的尝试,并得到云南省教育厅和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于是,2015年玉溪特校被省里指定具体负责全市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落实和实施。

众人拾柴火焰高。玉溪特校推动全市送教上门工作的同时,玉溪市及县(区)教育、残联等各个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协同配合。各部门将“送教上门”纳入本部门工作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动玉溪市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的“送教上门”工作矩阵。

强化两个保障

送教上门服务做得好不好,送教人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玉溪市通过创建“1+1+1”综合送教模式和提高教师课时津贴的方式,强化送教的人员保障和费用保障。从教39年的黄宝坤是澄江市(云南省辖市,由玉溪市代管)尖山小学的语文老师,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家住澄江市龙街街道办事处尖山社区的李爱迪患有先天重度脑瘫,13岁的她正值青春年少,却因为残疾每天只能窝在家中无所事事。本是两个没有交集的人,2015年玉溪市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启动后,他们从此结下了珍贵的师生缘。

或是走路、或是骑自行车,从尖山小学到尖山社区,两公里的路程,7年的时间,黄宝坤来来回回走了成百上千次。但是黄老师并不孤独,和他一同前往李爱迪家中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还有一名玉溪特校下派县区的巡回指导老师和一名康复员。“‘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三个人缺一不可。”黄宝坤笑着告诉记者,“特校老师为我们提供送教指导,我主要负责具体开展教学,而康复员则为李爱迪提供及时的康复服务。现在孩子不仅生活自理,还学了不少知识,人都变得乐观开朗了。”为了确保送教上门服务的质量,玉溪市教育局和市残联联合发文,要求各县(区)教育局根据送教学生家庭住址、残疾类别就近确定送教教师和康复员,形成特校教师指导送教、普通学校教师开展送教、残联机构康复员实施康复训练的“1+1+1”综合送教模式。

“‘1+1+1’综合送教模式经过了漫长的探索过程才被最终确定下来。”玉溪特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经历了三个试错阶段:最开始由特校老师直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但是由于校内教学任务重、送教师资力量不足、送教服务对象居住偏远等原因,无法满足所有送教上门服务需求,于是我们改进了送教人员的组成。第二阶段,我们尝试由特校老师担任班主任,普校老师和康复员三方人员共同送教,送教效果提升得非常明显。于是,我们进一步升级,通过发文、签署责任书的方式,最终形成特校教师指导送教和提供技术服务、普校教师送教、康复员进行康复训练的立体送教模式。目前看来,效果非常好。”

为了鼓励和激发送教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2018年开始,玉溪市教育局和市残联不仅每年对送教人员进行市级两年一度表彰,还积极落实送教经费。“只有送教人员的‘钱袋子’鼓起来,他们的干劲儿才能更足。”从2016年开始,玉溪市财政局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送教上门”课时专项津贴,并且每年递增10万元。为进一步形成工作长效机制,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将该项资金列为民生类保障资金,印发了《玉溪市“送教上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使“送教上门”资金规范使用有据可依。

每个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情况都不同,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在送教服务开展之前,都会和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以方便后续做“一人一案”送教上门服务方案。

云南省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高度重视送教人员培训工作,图为学校组织送教老师参加送教上门示范课培训,在学习经验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打造三支队伍

为了促进送教上门服务提质增效,“1+1+1”综合送教模式被确定下来后,玉溪市进一步集思广益,通过打造专家支持团队、特校巡回指导团队和县(区)工作团队“三支队伍”,形成了强有力的“三方合力”送教矩阵,不断得到送教服务对象的积极反馈。“自从加入玉溪市送教上门专家支持团队,我们会定期组织一些培训。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到现场指导的机会少了,但是我们尽量做到线上指导有求必应。”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院长许家成说。

随着送教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对于送教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玉溪市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培训教师,不断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奉献意识。2022年7月29日,被确定为玉溪特校第三批下派县(区)巡回指导老师的小李和同事们参加了一次生动的培训:“我们一起走到送教学生家中,现场观摩学科教学课和精细动作康复训练课,随后又参加了集体培训。不仅了解了前两批下派县(区)巡回指导老师的工作经验,还学习了一些送教上门的工作方法。感觉这一天非常充实,我对接下来的送教工作充满了信心。”

“学校对于我们的培训不止于此。”玉溪特校下派县(区)巡回指导老师段健伦已经在澄江市服务了两年,他告诉记者,学校不仅每年都会召开全市送教上门师资培训会,对送教上门的康复员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方位提高送教队伍的能力,还会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前往省内外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以确保送教队伍进得来、稳得住、送得好。

抓好四个融合

“送教上门工作其实面临着诸多挑战,”段健伦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由于疫情的影响,再加上个别送教服务对象搬离了原来的住所,我们送教上门服务方式不得不随之调整。”段健伦和记者聊起一个送教学生,10岁重度残疾的小张跟随父母从澄江市迁至普洱市生活,“孩子虽然不在本地了,但是我们送教上门服务不能停,于是我们改为线上送教。”

“用什么设备进行线上送教呢?送教时间是确定的吗?”记者追问。

作为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下派巡回指导老师,柏长春每天都会打开“送教上门”网络平台,查看送教情况,并及时做好辅导工作。

“玉溪特校专门开发了专业的‘送教上门’网络平台,还给我们送教老师配发了平板电脑用于线上送教服务。送教时间也比较灵活,一般会提前和送教学生家长、普校老师,还有康复员沟通好,只要大家时间合适我们就开展送教服务。”段健伦说,“线上送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对我们送教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助于促进家校合作,家长都非常满意。”

除了搭建互联网与送教服务相结合的线上送教方式外,为了不断提升送教上门服务品质,玉溪市积极助推系统整合(进一步充实送教工作队、形成资源中心与资源教师上下联动网络)、医教结合(进一步升级教育、医疗、康复资源的合作)、普特融合(促进普校和特校多方互动),以“四个融合”创新工作模式把送教上门服务进一步做细做深。

经历了7年的摸索和尝试,如今玉溪市送教上门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山区送教上门服务方法。截至2022年9月,玉溪市已为全市422名残疾孩子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共计66367个课时。“送教上门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柏长春给记者发来一段语音,其中一句话令人感慨万千,“送教的过程虽然漫长且艰辛,但是当你看到孩子一点点的进步,看到她(他)的家人眼中重新有了希望,看到邻居从质疑到接纳态度的转变,你的内心不仅仅是喜悦,还有一种被他们治愈的幸福感。”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文丨徐俊星 

图丨张国强

本文选自丨《中国残疾人》2022年第10期 

栏目编辑丨杨乐

编辑丨张帅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 云南省玉溪市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