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九天揽月”的诗意写真

2022-11-23 16:18:19 来源:教育快播网


(资料图)

作家陈新的报告文学《月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以全景视角再现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部曲,是“九天揽月”的诗意写真。

《月上》以“月韵飞翔”“梦想的高度”“壮志冲霄汉”“走向瑰丽蟾宫”“飞上月球”“月背的风景”“采集月球青春”和“九天漫步”等八章内容,演绎中国探月工程的筚路蓝缕与辉煌成就。这些内容的呈现又体现出“点”“线”“面”三结合的鲜明特质。“点”是指作品所重点描述的人物——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线”则是作品所叙述的事件主线——嫦娥一号至五号的研制开发和探月旅程;“面”讲的是围绕中国探月工程所展现的全球主要国家在航天科技和深空探索领域的竞争博弈等多彩景观。作品以“点”为叙事重心,引领“线”的时间性叙述,同时呈现为多个空间的“面”叙述,形成一种时空交错式结构。

从“点”的角度看,《月上》聚焦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吴伟仁。作品将他充满奇幻的“探月梦”之人生旅途与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和流变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探月”启蒙来自在大巴山区的月光之下聆听爸爸妈妈讲月亮、嫦娥和玉兔的故事。即使是回乡当生产队长,他也念念不忘“童年脑海中的月亮”。20世纪70年代,内心坚毅、目标远大的吴伟仁刻苦攻读,立志“要凭自己的努力钻研航天科技,揭开沉睡在月亮里、沉睡在太空里的秘密”。2010年,他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直到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地球,他主持设计的嫦娥二号至嫦娥五号顺利完成发射升空、着陆、返回的“绕”“落”“回”任务,“探月梦”由此成真。作为探月工程团队的典型个案,吴伟仁的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高度契合。《月上》不仅写出吴伟仁执着于探月工程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还通过文中“老泪纵横”和“情心所依”等章节内容,再现其情系桑梓、感恩父母、凝聚团队的可贵美德。

除重点描述的人物吴伟仁之外,作品还以简洁勾勒的笔法“速写”了探月工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中的各类人物群像。这些群像的意义在于彰显民族国家致力于现代化的宏图远志,以及自立自强、不畏艰难、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探月精神。

以对吴伟仁这一人物的“点”的描述为中心,《月上》展开对“线”和“面”的生动呈现。作品以较多篇幅叙说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流变。作品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和科学性文字,叙说这一庞大尖端工程的开局艰辛、探寻苦乐和成功喜悦,在朴实严谨的话语之中进行比较、释义和阐述,力图使读者深入了解工程的整体状貌、五个月球探测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及其在整个探月工程当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其中的嫦娥五号“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的国家,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对人类推进探索深空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在“面”的延展上,《月上》堪称一部探月工程的百科全书。这当中重点叙说全球航天科技的博弈与较量,构建了一幅人类突破自我、走向宇宙的太空探索图,这也是作品言说中国探月工程故事的广域语境。在作品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诸多类似于科普的天文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细致解说,譬如探月工程相关发射、运行、接应工作的飞船、卫星、火箭、月球车和测量船,火箭发射,太空垃圾,月球地理,月球车,虹湾和月壤等。这些“面”上的内容叙说与“点”“线”交织融合,构筑出作品立体叙述的高度、广度与深度。

《月上》没有囿于写实性,而是融入了诸多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譬如中国的嫦娥奔月、希腊的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日本的月宫仙女辉夜姬等经典神话传说,《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文字或诗句等,真实与想象、写实与写意、神话与现实在这里汇聚,生动地传达出“嫦娥奔月”到“嫦娥探月”的神奇之旅。作品还特别注意叙述的生趣,拟人化手法的大量运用,强化了作品的形象性,譬如描述月亮是了无生趣、满是空寂的“万古寒冰”和“越世文物”,万万年“也难得洗一把脸”,地球则是“喜欢涂脂抹粉”和“气象万千”。此类描述使“九天揽月”之“硬”科技题材有了诗意与柔情。

(作者:王晖,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