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芳:网络职场小说论

2022-12-06 10:14:01 来源:教育之家

〔摘要〕现实题材小说成为网络文学新的增长点,职场小说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种类型。网络职场小说中影响最大的作品因其现实功利性、写实性而被读者称为“职场教科书”。大多数职场小说都有一个励志的主题,讲述主人公从单纯、幼稚的职场新人成长为业界精英,其中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数量更多,且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形成了特有的模式;网络职场小说以大都市的消费文化景观为背景,而背景中物的展现、堆积及对物的不加掩饰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小说中人物奋斗的内驱力。此外,近年逐渐兴起的包括工业文、医疗文、商战文等在内的行业小说可视为职场小说的专业化细分,技术流是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文学;职场小说;现实题材


【资料图】

近几年,由于文艺主管部门和各大文学网站的鼓励与倡导,现实题材作品成为网络文学发展新的增长点,更多的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类型受到关注,职场小说就是其中一种。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我们所说的职场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未曾出现过,我们很难找到一部专门描写职场中的各种关系或一个行业的发展运作的小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子夜》虽有较多的笔墨描写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但其意在表现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而不是讨论所谓商战技巧、职场规则。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虽有所谓农村题材、工业题材、军事题材等提法,但与我们将要讨论的作为类型的职场小说亦相去甚远,彼处的农村、工业、军事等更多只是提示作品主人公的身份或生活场域,而非讲述相应行业的生存、发展、运作规律。

如果非要在网络文学兴起之前的文学史脉络中找寻职场小说的踪迹,则向外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文学,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被称为“职场小说之王”,他的《钱商》《航空港》《大饭店》《晚间新闻》《汽车城》等作品分别以银行、航空、酒店、新闻媒体、汽车制造等不同的行业为故事背景,小说的主人公也多是职业经理人、医生、银行家等职场人士,其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在故事情节中对行业细节进行极度逼真的描述。阿瑟·黑利的职场小说曾出现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上,还入选了MBA教材,部分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更风靡一时。向内溯源,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则有20世纪90年代香港作家梁凤仪创作的一系列“财经小说”,这些作品多以都市商界为背景,将现代职场商战与言情故事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新的通俗小说类型,可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中较早出现的职场小说。梁凤仪的作品多达百部,她本人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华语财经小说的开创者。

在今天的网络文学中,职场小说虽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类型,但网络职场小说作为一个概念则出现比较晚,出版于2013年的《网络文学词典》(欧阳友权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中收入了31个文类术语,职场小说并不在其中。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网络文学发展的前期,小说类型较为集中于幻想类的作品,而原本在数量上、影响上并不占优势的现实题材小说在类型上又多聚焦于都市、校园言情书写,较少关注职场空间、行业发展等,前者属于私人生活领域,而后者聚焦公共生活空间。网络职场小说出现的大背景是现代职场这一新的生存场域的快速发展、都市白领阶层达到一定规模。职场是新兴白领阶层的生存空间,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新兴白领在职场的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及他们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都需要在精神上以文学的形式有所体现,由此,职场小说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题材领域的不断拓展,一些以职场生存为主要书写对象和更为具体地反映商界、IT业、制造业、医疗业等行业发展的作品从海量的网络小说中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个值得关注与期待的新的小说类型。

那些被称作“职场教科书”的网络小说

网络职场小说以表现都市白领的求职、竞争、升职、加薪等为叙事对象,重在反映现代职场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认知价值。最具轰动效应的网络职场小说往往都有所谓“职场教科书”之称,如被称为职场小说“开山鼻祖”的王强的《圈子圈套》被称作“职场教科书”或“职场生存《圣经》”;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1]被誉为“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修炼小说”;蓝88的作品甚至直接以《职场教科书》作为书名。

对于这些作品,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首先看重的是文学诸多功能中的认知功能。作者意在以小说的形式将自己多年来在职场上领悟与积累的生存哲学、处事经验和实用策略分享给读者。《浮沉》是作家崔曼莉以网名京城洛神发表在“天涯论坛”上的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乔莉惊心动魄的职场拼搏,围绕对一个七亿元大单的争夺,外企职场各色人等之间的矛盾纠葛、办公室政治、商界博弈等都得到了真实展现。作品还对外企人员结构、工作模式、薪酬体系、经营策略及外企在中国的地位等都做了全面而可信的介绍。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作者总结出“下属无性别”“上级的性别只关乎授权的程度”“WHY比WHAT更重要”等职场规则。小说还以大量篇幅介绍HR(人力资源经理)专业知识,如SMART目标设定原则、SWOT分析、SOP定义、360度绩效评估等,作者如同写作教科书一般不厌其烦、娓娓道来,比如在谈到SMART目标设定原则时,小说写道:

先解释一下SMART原则:该原则是在工作目标设定中,被普遍运用的法则。

S就是specific:意思是设定绩效考核目标时,一定要具体——也就是目标不可以是抽象模糊的。

M就是measurable:就是目标要可衡量,要量化。

A就是attainable:即设定的目标要高,有挑战性,但是,一定要是可达成的。

R就是relevant:设定的目标要和该岗位的工作职责相关联。

T就是time-bounding:对设定的目标,要规定什么时间内达成。[2]

作者把她多年职场积累的心得体会如数家珍、倾囊相授,大到如何对待工作及与上司、同事的相处,小到着装细节。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特别适合职场新人阅读的作品,很多读者就是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对HR(人力资源经理)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理解。初涉职场的年轻读者希望能从中学习职场生存法则,复制杜拉拉的成功,因此,称这部作品为“职场教科书”实不为过。对于小说实用性的倚重使网络职场小说的创作与接受带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

职场小说的出现除了与特定读者群对职场知识的强烈需求有关外,还与作者的倾诉、分享欲望有关。网络职场小说的作者大多不是专业作家或写手,而是拼搏在职场多年的精英人士,写作只是他们的副业或者兴之所至、偶尔为之的一种爱好。他们的第一职业身份大多与自身作品中人物相关,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原型,多为他们自己或熟悉的朋友、同事,所写的事件常常也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因此,网络职场小说带有作者自叙传的色彩。

《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强是一位工科背景的职业经理人,他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和机械学系,获工学硕士学位,随后走入职场,先后担任过联想集团高级销售、西门子中国区负责人、希柏系统软件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SAS中国区总经理等职务。王强写《圈子圈套》就是以自己在外企工作的经历作为蓝本,塑造了一位出身底层的销售人员洪钧的形象,讲述了他从人生的低谷,经历种种波折,最终一路过关斩将,升任维尔西中国区总经理的经历。王强后来又写了《圈子圈套2:迷局篇》和《圈子圈套3:终局篇》,完成了他的“中国现代商道三部曲”,这是他十多年商海经历和职场体悟的产物。王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小说中的主人公、故事情节都是根据自身的经历编排的,并且主人公洪钧融入了他以及他的上司等人的形象[3],事实上,除了洪钧,在俞威、邓汶、小薛等人物的身上也都有王强自己的影子。

《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李可也是名校毕业,长期在外企做职业经理人,从事过销售和人力资源工作,《杜拉拉升职记》横空出世,引起巨大反响,随后李可继续讲述杜拉拉的职场故事,推出了《杜拉拉2:华年似水》《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和《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构成了由四部小说组成的“杜拉拉系列”。说起写作“杜拉拉系列”的初衷,李可认为是“提供实际、可运用的常识、知识与经验,供职场中人参考,至少引起其有益的思考,包括职业规划、理财和个人生活经营”。[4]“杜拉拉系列”的走红使她在网文界声名鹊起,但她并没有转型做职业写手,而是在分享完自己的职场经验之后,仍然继续担任企业高管,同时也保持着低调的生活姿态,“杜拉拉系列”之后她没有再出新作。《沉浮》的作者崔曼莉,毕业于南京大学,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人,有过国企、知名外企从业经历。她于2001年开始自由写作,但她主要从事纯文学创作,职场小说《浮沉》是她唯一的网络小说,也是一部与读者分享了诸多全新商业概念的作品,如“卖软件与卖冰棍的区别”,“商业转型时期,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理解真正的商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得机会最大化”等。《格子间女人》的作者下午茶(本名舒仪),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世界五百强知名企业做职业经理人,跟上述创作一样,《格子间女人》凝聚了作者十年外企商业生涯的所见所闻及感悟。

正是这种自叙传色彩,使网络职场小说更为真实可信,我们读“杜拉拉系列”甚至会认为那个从行政部小职员一路打拼,成长为企业高管的都市白领杜拉拉就是李可本人。写作者把个人成长经历和丰富的职场经验投射在网络职场小说中,这就使作品的人物塑造、情节构成非常接近生活真实。然而,这种对生活真实的高度还原使作品显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倾向,却不一定是现实主义精神,“因为所谓现实主义,并不仅在于如实地描摹现实,也在于凭借明确的价值理念有目的地结构现实并赋予文本化的现实以内在远景,使现实成为可理解的与可介入的”。[5]而写实主义显然更注重再现生活的真实性,当一位企业高管、职场精英借助于小说的形式如实地讲述他(她)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时,对于生活真实的忠实甚至执着显然是占据上风的。

此外,职场经验的传达迎合了读者的现实功利需求,无数人渴望成功,并且将走向成功看作可以操作的技术活,成功学由此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作为“职场教科书”的职场小说就是文学版本的成功学。对于成功的渴望原本无可厚非,但对于文学作品,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不能将正确的价值观放在首位,而一味强调获得成功的手段与谋略,教人做事,而忽略教人做人,就有走向厚黑学的危险。

励志·成长·女性:网络职场小说的要素

网络职场小说大多拥有一个励志主题,这也是这种类型小说广受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小说的主人公多为从底层职员做起的都市白领,他们凭着坚韧的毅力与智慧顽强打拼,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一步一步艰难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考验,如杜拉拉一进外企DB公司就遇到上司玫瑰的恶意排挤,要她处理两个棘手的公司大整修项目;也会如《圈子圈套》的书名所提示的那样,会误落他人设置的“圈套”“陷阱”,遭遇各种挫折甚至背叛,但他们在充斥着阴谋诡计、明争暗斗的职场环境中学习各种生存技能,领悟职场经验,却始终坚守正道,不违良知,这也对年轻的读者做出了正面的示范与激励;他们通过历练,逐渐由职场新人成长为成功的职业精英,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杜拉拉们、洪钧们的成功,为尚处于事业起步阶段、仍在曲折中艰难前行的年轻人提供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网络职场小说也大多是成长小说,按照巴赫金的说法,“成长小说”的“主人公的性格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6]。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都带着几分青涩与幼稚,《圈子圈套》中的洪钧出场就在一个项目中落入昔日好友俞威设计的圈套,被老板开除、女友抛弃,人生陷入低谷。《浮沉》中的女主人公乔莉刚从一名小前台转做销售时,就遇到了一个价值七亿元的大单,她缺乏对困难的正确估计,仅凭一腔孤勇,很快就遭遇了挫败。随着情节的推进,他们能在失败中学习,在与对手的较量中成长,性格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逐渐变得成熟、睿智。洪钧进入维尔西中国公司担任北京地区销售经理,继续与昔日宿敌俞威较量并取得胜利,被升任为维尔西中国区总经理,同时也收获了爱情。乔莉在遭遇挫败之后,重整旗鼓,屡败屡战,最终反败为胜。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挑战都并非一次简单的“打怪升级”,而是能让她(他)得到锻炼和成长,人物形象始终在动态中发展。在传统的纯文学书写中,并不缺少这样的年轻人的身影,从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到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直至阎真的《沧浪之水》、邵丽的《我的生活质量》等,主人公都曾是职场中人。就每一部网络职场小说而言,它的主人公在作品中都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其性格、能力随着故事的推进都有所变化;但就网络职场小说的整体状况而言,这些主人公的塑造仍是模式化的,体现着通俗文学的特征。这个特征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中尤为突出。

女性职场书写在网络职场小说中独树一帜。《杜拉拉升职记》可谓职场菜鸟杜拉拉的成长史,《浮沉》中的乔莉从外企前台到秘书、销售员,演绎的是一部底层职场人的奋斗史,而秦与希的《米娅,快跑》、白饭如霜的《傲骨》、舒仪的《格子间女人》、丁郗的《杨小羊求职记》、金津的《加油!格子间女人》、凌语嫣的《争锋》等讲述的无不是女主人公从单纯幼稚的职场新人成长为胸有城府的职业精英的故事。这些小说开辟了女性社会生活书写的新领域,这种题材的崛起与新形势下女性生存的现状密切相关。近些年,虽然女性的就业率大大提升,但女性职场生存环境依然严峻,都市职业女性如何突破传统与现实的束缚,实现自身价值,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这对于年轻的女性读者来说也是她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网络女性职场小说中最为常见的职场“灰姑娘”形象设定正是抓住了读者的心理需求,为现实中普通年轻女性读者的生活境遇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答案。无论是《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杜拉拉、《浮沉》中的乔莉,还是《米娅,快跑》中的米娅、《格子间女人》中的谭斌,都可谓是职场“灰姑娘”,她们共同的特征是:不是所谓“白富美”,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不是靠小鸟依人般的柔弱唤起男性保护欲的弱女子或“傻白甜”,她们出身、容貌皆平凡,在芸芸众生中是最平凡的女孩。这样一种人物设定的意义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可信的女性形象,也是一个对于普通人来说具有可比性、够得着的形象。

这些职场“灰姑娘”聪明好学,意志坚定,乐观自信,有进取心、责任心,在激烈的竞争与严峻的挑战中,她们凭借着对理想的执着和个人的不懈努力,积累经验,不断成长,最终成功蜕变为一个更为独立自信的职场精英。正像李可对杜拉拉的概括:

杜拉拉是个普通人,姿色中上一点罢了,但凡看着顺眼的人都够得上这个姿色等级,她的聪明程度也谈不上出类拔萃,在高等教育普及得不错的年代,拿个大学文凭也很应该。她能做得到的事情,一般人就有可能做得到。当然,她是个努力的人,大家也要通过努力才能有那样层级的收获。[7]

这种“灰姑娘”形象及其成长过程的塑造极具典型意义,她概括了新时代自强自立女性的基本特征,也给阅读小说的芸芸众生树立一个成功追梦的励志榜样,激发她们奋斗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也通过“灰姑娘”形象及其际遇真实地反映了普通职场女性的酸甜苦辣,她所遇到的困境也正是普通读者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而她所获得的成功当然也应是普通读者有可能复制的。

作为网络类型小说,职场小说不可能回避言情书写,几乎每一部网络职场小说中都有一条言情的线索,因而大多数的女性职场小说是职场、爱情双线并存的。但作为合格的职场小说,尤其是那些有“职场教科书”之称的作品,言情的内容绝不会压倒职场内容,这不单单表现在篇幅上,更体现在主人公对于事业与爱情的态度上,作为职业女性,她们既追求美好的爱情,又表现得相对理性。在这类小说中,几乎看不到女主人公为了爱情而牺牲自己事业的桥段。

都市消费文化景观:网络职场小说的背景

网络职场小说常常将主人公活动的舞台设置在外资企业,且动辄是世界五百强的跨国企业,这些企业的所在地又大多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繁华大都市的中央商务区。这就决定了故事的空间位置坐落在中国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我国率先步入消费社会的区域。

消费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度丰盛的社会,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说,是“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了物的包围”[8]。极度丰盛的物以及物的堆积激发人们消费的欲望,但人们更多的不是在消费物的使用价值,而是消费物的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更加注重的是物品背后所蕴含的身份、地位、权利等因素。

网络职场小说的消费主义倾向首先通过对符号化的物和物的堆积空间的书写来实现。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化的物是都市白领的时尚衣着和使用的各种高档物品,这些物品凸显的不是其使用价值,而是其背后的符号价值,即对使用者身份的标识意义,而这种标识也形成与其他人身份的一种区隔。这类小说中常常会出现大量带有消费符号的文字来描写职场男女的穿着打扮、消费观念,从服装到包、饰品、香水、护肤品等品牌,宛如一本时尚杂志的广告软文。

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的堆积空间则是都市中的高档酒店、购物中心以及吻合中产阶级身份的咖啡馆、酒吧、度假村等,这些地方也正是网络职场小说的主人公常常出现的场所,它们构成网络职场小说的物质化背景,奢靡、繁华,令人眼花缭乱,也刺激着读者的物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都市题材创作并不繁盛,在现代文学中尚有以上海书写为中心的海派小说的文脉流传,由这条脉络向上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鸳鸯蝴蝶派,再经新感觉派,一路绵延至张爱玲的沪港传奇;但在当代文学史上,都市题材则萎缩为零星出现的少量作品,甚至直到今天,在纯文学创作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们仍大多拥有“农裔城籍”的身份,他们最擅长的仍是乡村书写。真正具有较为纯粹的都市体验的作家是更为年轻的70后、80后、90后,他们也正是网络文学的主力。年轻一代对都市生活具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而不像年长一辈的“农裔城籍”作家那样始终难以摆脱城乡二元对立的眼光,在这种眼光的烛照下,都市生活方式、都市文明以及都市中人总是被置于批判、审视的位置,成为乡村及乡村文化的对立面。

正是基于对都市生活的认同感,网络职场小说描写都市化景观时完全没有批判的眼光,有时甚至表现出对物质欲望的津津乐道,流露出鲜明的消费主义倾向。《杜拉拉升职记》中说,DB是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头企业,也是杜拉拉所经历过的最好公司,那么评价好的标准是什么?答案简洁明了:“所谓好,一是收入,二是环境,三是未来。”[9]杜拉拉一进入DB,就清楚地认识到公司员工是以职位、经济收入的高低来划分阶层的:经理以下级别的叫“小资”,就是穷人,一般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不然就会影响房贷;经理级别算中产阶级,他们买第一套房子不需要靠贷款,一线经理开宝来,二线经理开帕萨特;总监级别是高产阶层,不止有一处房产,或者是好地段的优质房,或者是别墅,和车相关的费用完全由公司负担;总裁、副总裁就是富人,不仅有管家门房,还有公司配的专用司机,出差坐头等舱。为了不当穷人,杜拉拉决定不能一直做销售助理,有了清晰的目标之后,她开始了由销售助理成长为HR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的升职历程。《沉浮》中的乔莉之所以由小前台转行做销售员,就是奔着赚钱的梦想而去的。在这些作品中,主人公对金钱、物质的追求显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这类小说还常常将对物质欲望的追求与享受渲染为一种外企文化,比如DB的墙上贴着大大的标语“Work Life Balance”,而作为这句标语的形象表达就是这些外企精英们精致的衣着品味和消费方式,以及健身、瑜伽、高级会所水疗等休闲方式。

有人认为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职场小说“是一种典型的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者’)的文学想象和趣味”[10],姑且不论这种“文学想象和趣味”是否合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它对读者的影响力,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中产阶级”的生活正是他们的理想,而这类小说中形象展现的消费文化景观既给处于辛苦打拼中的读者描述了成功的愿景,许诺了奋斗之后的美好未来,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替代性的满足,身处庸常生活的读者借由作品中那些纸醉金迷、衣香鬓影的上流社会生活获得一种“白日梦”般的神奇体验。

技术流:走向行业细分的职场小说

在讨论职场小说时,我们还会提到另一个使用频率较低的概念:行业小说,它与职场小说有联系又略有区别,各大网文平台的分类、著名写手的推广标签上较少使用这个概念,而大多冠以更为细分的工业文、医疗文、商战文等标签。跟职场小说一样,行业小说也以特定行业的职场人士为主要人物,书写人物之间在职场中的竞争、合作等关系,但与普通职场小说不同的是,行业小说更关注特定行业的发展、职业特征及行业文化,表现出专业性特征。这种专业性特征在某些行业文中甚至发展为一种技术流倾向。

关于职场书写与行业书写的区分,《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强曾有过明确的认知与辨析,他说他的小说“商场和职场交织在一起的,职场应该是主线,商场不断在里面有反应”[11]。这里的职场、商场之分,实际上就是职场与行业之分,职场书写关注的是人物在职场中所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个人的升职、加薪等问题;而行业书写则是指《圈子圈套》系列作品中主要人物洪钧、俞威等人所从事的销售行业的做生意、拿项目、打单等日常工作,以及所遇到的其他问题。《圈子圈套》以职场为主线,因此,属于较为典型的职场小说,但其中涉及一些商战的情节,因而也兼有某些行业小说中所谓“商战文”的特点。

基于行业小说与职场小说之间的紧密联系,不必将二者视为完全不同的小说类型进行严格区分,而可将行业小说视为职场小说的专业化细分,对特定行业的职业特点、发展态势及行业文化的专业性书写是这类小说的重心。因此,作家大多有相关行业的知识基础或工作经历,如写作《艰难的制造》的阿耐,曾是浙江某著名制造业的高管,她在小说中所讲述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山寨和模仿横行、质量认证体系和环保工程里的猫腻等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现实情况,她在作品中以文学的形式还原了中国民营制造业艰难转型的历史,她的创作初衷如她所说:“我只想还原这一行躲在犄角旮旯的,极端啰里啰嗦的真相。我只想用小说的形式说真相,如此而已。”[12]工业文《中国铁路人》的作者恒传录(本名武玉传)投身铁路建设20余年,曾先后参建京郑线、郑徐线、郑焦线、厦门地铁1号线等多条电气化铁路的施工,他作品中展现的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来自他的亲身经历。

作者的专业身份为专业化书写提供了可信性保障,而将这种专业性推向更高水平的是走向技术流的医疗文,在这类作品中,作家往往以大量文字描写疾病的医治原理、手术细节,文中充斥大量专业术语与医学知识,而这些术语、知识的讲述既经得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读者的检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能起到普及医学常识的作用。在当代文学中也曾出现过一些以医院为背景、以医生为主人公的作品,如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讲述眼科女医生陆文婷不堪工作、家庭的双重负荷,濒临死亡的故事,但这部小说通常被定位为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而非医疗行业小说,尽管小说中有医院工作背景、女主人公陆文婷的眼科大夫身份,作品中也一再提到各种疾病及手术治疗等情节,但这些都是为了真实地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从而展现一代知识分子的艰难人生和生存困境。六六创作的医疗剧《心术》广受关注,尽管剧中有大量病例、手术等真实的技术性细节,但这部电视剧以医患矛盾这一社会敏感话题作为聚焦点,所谓“心术”,乃是倡导仁心仁术,而非医治疾病的技术,因此,这类作品并没有技术流倾向。

技术流医疗文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完全基于客观真实的现实写作,如冯济业的《情瘦医生》,主要描写了医生马亮的成长史和感情生活,书中医生的手术和患者的故事都来自冯济业自己真实的日常工作,主人公马亮身上也多少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另一种则是带有一些幻想性元素的写法,即所谓硬核医学技术+二次元叙事的模式,如真熊初墨的《手术直播间》讲述一个外科的小医生郑仁,意外得到了一个超级系统,妙手回春,拯救了无数生命。类似的作品比较多,如志鸟村(本名高晨茗)的《大医凌然》、二毛君的《全科医生》、臧福生的《医路坦途》等都属于此类。尽管有金手指加持,但作品中仍有大量真实可信的专业知识,如《大医凌然》中急诊科实习医生凌然学习缝合技术,书中将“对接缝合法”“间断垂直褥式缝合”“徒手止血”以及“Tang法缝合”等专业技术一一呈现出来,让读者既了解到凌然高超的医疗技术,也理解医生这一职业的艰辛。这一类技术流医疗文以专业性吸引读者,为走向行业细分的职场小说探索了一条新路。

当然,由于医疗文的专业书写门槛更高,大量医疗文的作者都是医生或有医学院教育背景的作家,如《八四医院》的作者王鹏骄(本名王强)、《手术直播间》的作者真熊初墨、《情瘦医生》的作者冯济业都是从医多年的医生,《ICU48小时》的作者笙离(本名盛美蕾)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至于《大医凌然》的作者志鸟村(本名高晨茗)虽然不是医生,但为了写医疗文,在资料准备阶段,志鸟村搜集了诊断学、外科学等专业书籍认真研读,甚至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体验生活、观摩手术;在写作中,他还会有意识地参考医生写的手术报告,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这样就使他的行业书写具有了令人信服的专业性。

从网络文学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作者的低龄化倾向十分明显,但网络职场小说却是一个例外,不管是普通职场小说,还是走向行业细分的职场小说,在职场经验和行业知识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这让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相关工作经历的低龄化作者无法驾驭。从创作与现实的距离来看,职场小说也是网络文学中的一个异数,它不像大多数网络文学类型小说那样重幻想、轻现实,反而无限地贴近生活的真实、直面人生。这个例外与异数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我们期待更多有社会生活积累和专业知识准备的作者加入网络文学写作,创作出更多的贴近现实的文学精品。

注释:

[1] 严格地说,《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来源于网络的小说,经过出版社挖掘、策划、打磨,最后才成型为现在人们读到的版本,在最初的网络版中女主角甚至不叫杜拉拉,而叫杜朝阳。

[2] 李可:《杜拉拉升职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5页。

[3] 参见新浪读书:《圈子圈套》作者王强聊天实录,2006年8月17日16:30,http:∥book.sina.com.cn/author/subject/2006-08-17/1630203857.shtml。

[4] 喜平:《职场小说的功能》,《中国科学报》2017年12月1日第6版。

[5] 石岸书:《小桥老树小说〈侯卫东官场笔记〉: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欲求》,《文艺报》2014年8月18日第2版。

[6] 巴赫金:《教育小说及其在现实主义历史中的意义》,见《小说理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30页。

[7] 李可:《杜拉拉升职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8]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9] 李可:《杜拉拉升职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

[10] 张颐武、徐刚、徐勇:《职场文化与都市白领的文学想象——关于职场小说的笔谈》,《艺术评论》2010年第1期。

[11] 《圈子圈套》作者王强聊天实录,新浪读书,http:∥book.sina.com.cn/author/subject/2006-08-17/1630203857.shtml。

[12] 阿耐的博客:《我的人品非常糟——〈艰难的制造〉的出版问题》,2009年11月16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bc5c40100fyaf.html。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