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全校536名学生无一近视,有12%的学生视力达到5.3,80%达到5.2……一组亮眼的数据,将云南一所乡村小学推上了热搜。据媒体报道,这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对视力教育高度重视,他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预防措施,包括学生不能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校,每天睡足10个半小时,三餐营养均衡,坚持做眼保健操和正确读写姿势,帮助学生们多年来保持良好视力。特别的是,该校校长还有一条“独门秘籍”,就是坚持每天让孩子们户外运动3个小时以上,让他们远眺学校四周的绿水青山,缓解用眼疲劳。在对校长的用心良苦表示称赞之外,还有许多网友认为不可思议,直言这不可能做到。
网友的反应不难理解。当前我国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纵观全国,中小学生佩戴近视眼镜已经随处可见,社交平台上家长对孩子过早近视的担忧也不绝于耳。手机等电子化产品加速普及,“手机依赖症”充斥在孩子课后和睡前等休息时间段,对视力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然而,从主观上看,即便低龄化近视带来的危害人人皆知,但是要真正矫正过来,却是难上加难。许多成人都没法摆脱手机依赖,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更难形成自觉。而户外运动挤占学习时间,有些家长也不忍心。因此单就“不拿手机”“户外运动”这两条,就让不少人犯了难。此外,报道中的小学青山绿水环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许多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先天条件,因此这种预防近视的方式对很多城市孩子来说并不是轻易能借鉴的。乡村学校能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环境,重视孩子的视力健康,更显难能可贵。
回到事件本身,该校从生活作息、日常饮食、运动锻炼等方面多管齐下,花大力气呵护孩子们的视力健康,这种做法最大的意义,在于由内而外引导孩子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心智健全、阳光自信地快乐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收获健康视力的关键不只在于绿树青山这些外在条件,更在于用心呵护、用情实践,从一点一滴出发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作息,特别是充分利用户外运动的优势,为孩子们打开健康成长的另一扇窗。事实证明,这一扇窗对有些乡村孩子已成为探索兴趣爱好的成长之窗。据报道显示,现在哪怕课间十分钟,该校的学生都会跑到操场锻炼身体,学校体育课和体育兴趣班大受欢迎,不少爱心企业还给学校寄去了体育器材,帮助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从“背篓少年”走红到“零近视”乡村学校上热搜,同样是对乡村孩子的关注,近段时间媒体的接连报道,为我们揭开了乡村教育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以背篓少年为代表的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体育健儿们,因奔跑能力强,能吃苦、肯拼搏,可塑性强,被挖掘出巨大的体育潜能,“零近视”学校利用乡村生态优势,引导孩子们感受乡村之美,焕发健康活力和蓬勃生机。这些故事某种程度上指向同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更适合乡村孩子。成绩、排名等硬性指标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但是如果能开拓新的思路,让一些孩子能立足乡村本土资源,焕发文化自信,走全面赋能的发展道路,也不失为在现代教育中脱颖而出的捷径,毕竟教育的本质就在于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乡村教育要有美好的未来,可以有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给予孩子们的馈赠,古老的农耕文明是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参与劳动教育的天然宝藏。将乡村自然与人文优势注入乡村教育,打开孩子们在艺术、体育、劳动等更多方面的成长可能,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像“零近视”学校这样的教育创新,除了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之外,未来长远发展也需要相关支持措施配套,如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让这些自发的创新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让更多乡村孩子能从中收获独特的成长精彩。
(来源:刘诗麟/农民日报)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