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东风夜放花千树

2023-02-07 10:18:56 来源:教育联播网


【资料图】

元宵,又叫上元节。元,开始的意思;宵,夜晚。元宵,就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的节日,有两个日子比较集中。首先是农历月和日数字相同的日子,比如一月一(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其次就是农历十五,月圆之夜。除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还有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当然最著名的莫过于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恐惧黑暗、向往光明,是人的本能。灯火是光明的象征。商周燃烛照明,秦汉张灯结彩。尤其到了东汉,佛教传入,朝廷下令正月十五“燃灯表佛”,由庙堂之高迅速到达江湖之远。到隋唐,元宵节已经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一个节日都是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大多数中国节日的源起和成型都与汉唐有关。“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在众多元宵节的诗词中,隋炀帝杨广的水平一般,却是隋朝元宵节的第一手见证。

元宵节,既是独立的节日,也是过年的一部分。过年是一组节日,从腊八开始,历经小年、除夕、春节、人日,到元宵节结束。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抓住节日最后的尾巴彻夜狂欢。灯会是元宵节的主题,灯节是元宵节的别名。看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真是有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星桥,星津桥,洛阳城横跨洛水的三座桥之一,此时此刻,铁锁打开,打扮得艳若桃李的歌女、舞女满街乱跑。掌管京城戒备的金吾也不再禁人夜行。计时的玉漏,也不用提醒时间的流逝。喝着酒,化着妆,唱着歌,约着会,干着春天干的事情……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这个词就是这里发明的,从发明出来就特指元宵灯景。唐代京城每晚都要戒严,一年只有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例外。元宵节,就是地道的狂欢节。闹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人们围绕灯会,能想到的各种娱乐活动,文的武的,雅的俗的,都是狂欢节的一部分。

老天创造的圆月背景,人类营造的灯光氛围,狂欢导致的荷尔蒙激增,浪漫的故事也由此而生。汉唐,包括两宋,女子平日里也不是足不出户,但晚上宵禁,男男女女晚上相会的机会只有元宵节。青年男女或眉目传情,或直抒胸臆,对上眼、牵上手是常有的事,元宵节于是就成了情人节。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宵,真的是只看灯光、看烟火吗?当然不是,最要看的还是美女。本来美女是分散的,你就是上街也难以碰到那么多,元宵节例外,大家都合情合理关键合法地出来了。去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年过去了,再到“花市”上来找她,却没找到,失恋催生了最好的诗篇。

有找不到的,就有能找到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元夕》,比起前人的诗词更加著名,甚至有人认为这首词出来,所有写元宵节的诗词都可以作废了。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其实古人的文采比拼也很残忍的。这首词前面写无限的灯光、烟火、豪车、香气、音乐,好一个极乐世界!后面写到有很多美女,穿得很好,打扮得很漂亮,身材婀娜,笑语盈盈,体香迷人,但无奈都不是我要等的。在万千人海中,我万千次寻找,正在失望时,突然回头看见,她就在灯火稀疏的地方——那种寻寻觅觅才发现佳人的惊喜,溢于言表。

人们常把元宵节称为“良宵”。《水浒传》有一段活色生香的描写。话说那一年元宵节,“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赏灯观景,好不快活。水泊梁山落草为寇的宋江也耐不住寂寞,带了一干兄弟,夜入都城,直奔名妓李师师而去。而荒淫的宋徽宗这天晚上也通过地道,从宫里直接来到李师师的青楼闺房。双方差点打了起来,这就不是故事,是事故了。这种事故,不是元宵节里吃几个元宵能补偿的。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