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论及数码技术发展对网络文学的影响,或许首先应该关注的,并非以目前可预见的技术条件是否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写小说,而是数码技术的底层逻辑如何深刻地形塑着今天网络文学作者与读者的想象力,改变着他们对文学与叙事的理解。
网络文学作者使用写作软件辅助创作,已经是很常见的情况。“橙瓜码字”等一些写作软件,除社交功能外,通常还会包含自动排版、灵感随笔、素材库检索等功能,部分软件也会内置比较简单的AI系统,提供诸如随机起名、随机生成微剧情和细节描写等辅助功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ChatGPT引爆社交网络,也有不少用户尝试使用AI生成故事。种种新现象不免引起焦虑——文学创作是否将要被机器替代?
(资料图)
以ChatGPT为代表,基于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人类意义上的智能,无法生成新概念,没有审美判断力与创造力,其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理解为“概率接龙”,也即根据用户输入的内容,输出接下来出现概率最高的对象,与输入法的联想输入功能颇为相似。只要尝试一些AI续写、AI故事生成器类的软件,人们便能很快发现,人工智能在写小说这件事上依然显得“愚蠢”。
但机器确实在改变着文学创作,这件事也并非只在今天才开始发生。印刷机的普及使得长篇小说这一文体形式成为可能,文字处理软件的出现极大降低了修改成本,而今天出现的专门服务于网络小说创作的写作软件,则使得几乎所有在文学创作中可以标准化的环节都能交给机器来处理,作者只需聚焦于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想象、倾诉与创造。在有AI介入的写作过程中,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施展:从零开始的书写;或者在AI所提供的无数种叙事灵感中选出真正具有文学性与叙事潜力的那一种,并实现它。依靠“概率接龙”的算法逻辑,AI有能力随机生成各式各样的叙事片段,从平平无奇到画风清奇,但能够对它们做出优劣判断的是人类,能够为它们赋予文学价值的也只能是人类。
人类早就开始与机器共存共生,学习如何与机器合作、如何利用机器实现自我增强,是每一个当代人都应做的功课,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命题。文学创作亦天然包含着技术的维度与视野,技术的发展不断为文学的更新提供着动力。当我们论及数码技术发展对网络文学的影响,或许首先应该关注的,并非以目前可预见的技术条件是否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写小说,而是数码技术的底层逻辑如何深刻地形塑着今天网络文学作者与读者的想象力,改变着他们对文学与叙事的理解。
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是,不少写作软件都内置了提供细节描写这一功能,可以帮助读者完成景物描写、人物服饰描写等。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这么多作者选择让写作软件帮助自己填充细节描写?为什么描写——特别是景物描写——正在网络文学中变成一根尴尬的鸡肋?很多网文作者仍旧习惯在两段紧张的情节之间插入一段场景描写,平衡一下节奏,但这段场景描写到底是什么却显得无关紧要。还有越来越多的作者直接放弃了景物描写,始终将关注点放在角色的语言、表情、行动上。对于传统读者而言,这样的作品看起来会有点像大纲或者段子集,显得不够生动形象、细腻丰满,不够有画面感。
网络文学中确实就有一类作品叫做“大纲文”,篇幅较短,细节描写很少,人物关系与叙事都保持在极简状态,只尽可能地凸显作为作品核心创意的人设或关键情节。然而恰恰是在这类作品的读者评论中,我们却常常能看到“太有画面感了”“我脑海中已经有画面了”等评价。对于部分读者而言太过简单、缺乏细节的大纲文对于另一些读者而言却可以是每个场景都很有画面感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大概就在于,人们对于“画面感”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对于阅读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读者而言,要脑补出某个画面,所需要的线索是“复制”式的,作者必须用文字精细复现画面中的诸多细节,比如地毯上的花纹或者餐具上的污渍;但对于现在的读者而言,脑补所需要的线索则是“索引”式的,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一个数据库,包含大量的图像和场景,这些图像和场景以一些关键词作为标签被整合在一起,一旦读者阅读到某一个关键词,就会索引出相应的图像和场景,构成画面,如果在某一小说的阅读过程中这一索引通路持续顺畅,那么这篇小说就是充满画面感、生动形象的。
进而言之,实际上今天的网络文学创作普遍具有数据库与模组化的创作倾向,这体现出数码媒介环境底层逻辑对网络文学的深刻影响。网络文学的作者常常倾向于将作品拆解为人物设定、世界设定等不同的模块进行创作构思,同样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能力拆解出作品中的这些模块进行单独评价,而不再将文学作品视作一个浑然连贯的有机统一体。
理解数据库与模组化叙事的最便捷方式,是将网络文学想象成电子游戏。电子游戏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以实现特定功能的代码被打包封装,存储在数据库中,程序员可以调用这些数据库中的模块,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的模块,如此反复,最终做出整个游戏。网络文学也可做如是理解,人物、世界等等元件都被拆分开来,分别编码,而每一个元件又是由作者与读者共享的脑内数据库中预置的材料组合而成。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它的初始值和算法,所有模块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我们在脑海中按下开始按钮,所有模块便运行起来,人物与世界碰撞,男孩儿与女孩儿相遇,世界法则乘以人物性格,就运算出万千悲欢传奇。
但所有设定在具体作品中的实现、每一个叙事模块的平滑运转最终依然取决于人,优秀的作者总能凭借出色的文学天赋,寻找出最具典型性与原创性的场景,以发挥出人物设定、世界设定最强的叙事张力与最丰富的叙事潜能,作者赋予人设以灵魂,赋予世界以灵韵。
数据库与模组化叙事并不磨损文学的人格属性,反而可以为文学带来新的能量。比如,当世界设定被拆分为与人物设定并立的叙事元素,世界便不再只是故事发生的舞台和背景板,它具有了与人物同等程度的能动性,开始登台亮相,成为叙事中的主人公。于是,我们便在网络文学中看到浩如烟海、精彩纷呈的种种世界设定,看到无数差异化的时空与平行世界,丰富多样的世界设定构成了网络文学的独特风景。人工智能并不会从人类那里夺走文学,文学依然与每一个灵魂及其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