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国际市场环境日益活跃。在各国对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国际竞争力的概念被应用于各领域及各层面的市场竞争中,且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研究针对“竞争”在多领域视角下的概念和演变进行了理论性的探索,从生态学方面、经济管理学方面入手,导出研究中所探讨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一系列理论研究总结出国际竞争力理论的规律及其提升路径。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际贸易
1引言
(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国际市场活动日趋活跃,而各国由于地理位置、文化特性、经济和资源实力的差异,在贸易政策上产生了一定的差距,从而引发了对基于国际市场环境产生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与讨论。国际竞争力是指某群体长时间或经常处于保持着竞争关系的群体中,主要是针对资源的竞争。该竞争强度随着贸易的发达程度越来越激烈,该竞争趋势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化的完善度而发展进化。世界各国致力于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懈地努力。
2竞争的内涵
国际竞争力的理念源于竞争概念的演变,而在各领域中,对竞争的定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竞争最根本的概念,聂辰席(2003)[1]的观点认为“竞争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为了获取稀缺的资源而进行的纷争和冲突活动”。由此可知,各领域中关于竞争的理念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对竞争的理解多强调客观条件和资源的稀缺性。
2.1生态学中的竞争
竞争(competition)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生态学。在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竞争的研究中,EncyclopediaBritannica(《不列颠百科全书》)①将竞争定义为同种或异种的生物与另一群体在资源不足的同一环境中,为了满足所有生物的需求争夺其他群体的资源的过程。在这之后,EncyclopediaBritannica又对竞争的概念进行了更确切而广义的界定,认为竞争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或是群体在一定范围内,针对共同需要的对象的争夺所导致的纷争。而更深层次的研究针对竞争力与物种进化之间建立了联系。Darwin(2009)[2]的观点认为,竞争从侧面主导着物种的进化方向。在竞争中只有优胜者可以得到生存机会的情况下,物种的进化与发展得以促进。而在此基础上,Wan(2013)[3]提出在资源固定的环境中,某竞争主体为了获得最终的生存机会或是更优越的生存环境,对于所生存的环境之中自身所需要的或是对自身有利的有限资源一系列的持续的争夺与纷争的相关活动过程称为竞争。由此可知,从生态学的角度来思考的竞争,可以说是竞争的起源与最本质的定义。竞争产生于最根本的稀缺性,且对其的研究不断演变与发展。从最初定义为资源稀缺的争夺,发展为对所需求的对象的争夺,最后演变为对生存机会和优越的生存环境的争夺。
2.2经济管理学中的竞争
在经济管理学领域对竞争也有较多相关研究,TheNewPalgraveDictionaryofEconomics(《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②中对竞争进行了理论性的总结,提出竞争的形式主要分为个人和团体间的纷争。主要发生在双方或者多方想要得到,但各方无法做到均等分配的情况[4]。同样在经济管理学领域,周松兰(2005)[5]的研究中,将竞争定义为对利益的争夺。也就是指,在市场中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的争夺,在争夺中为实现获取最大利益的目标所进行的斗争即为竞争。由此可知,在经济管理学领域将竞争力定义为在资源无法达到平均分配的情况下,发生的双方或是多方的纷争。也就是说,在该领域中的竞争,侧重于指代为了争取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从而获取企业或是个人的利益的争取过程。在过程中为实现资源的获取,适当地使用一定的战略之后的争夺所产生的斗争。且从微观经济学层面对其进行分析的研究中,较多地使用规范经济学对研究对象所处竞争状态进行定性分析,多指以一定区域内的市场环境为竞争范围的竞争活动。
2.3国际市场中的竞争
竞争力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概念不尽相同。根据竞争的范围可以分为国际竞争力和国内竞争力。在经济管理类研究中所探讨的一般为国内竞争力。而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探讨中主要是指从贸易的层面出发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6]。2.3.1国际竞争力是国际地位的象征贸易层面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视为该国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与贸易过程中所掌握的主动权,侧面体现了该国的国际地位。樊纲(1998)[7]认为国际竞争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的地位。包括该商品的销售额、所属品牌的品牌资产、企业形象以及商品所属国的国家形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可以促进国家形象的提升,同时奠定了该国家的国际地位。2.3.2国际竞争力是国家财富的象征从国家的资产与财富的角度来看,高希均、石滋宜(1996)[8]认为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创造人均财富的能力。与此相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IMD)[9]提出针对国际竞争力等同于创造财富的能力的讨论。国际竞争力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和条件所持续地产出附加价值,从而增加国家财富的能力。而与高希均和石滋宜的研究不同的是,IMD对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侧重于阐述国家宏观环境下的总财富,而非其研究中的人均财富。根据IMD的定义可以看出,竞争力是指企业或者国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价格流通于国际市场,且符合国家和世界市场的水准,恰当地创造收益的能力。综上所述,在贸易领域的竞争力主要指的是国际竞争力,包括出口和进口全过程中对市场的探索和开拓的能力,同时通过该行为为本国创造财富,通过本国产品和服务的比较优势提高收益能力。多数研究者将其视为贸易过程中创造财富的能力。而针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根据各种分类指标,将其划分为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2.4产业竞争力
以上领域对竞争力进行的阐述,可以认为是从国际的角度来考虑的竞争力即为国际竞争力。根据国际竞争力的特点,很多学者将其运用到产业竞争力,并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与研究。竞争力的定义在贸易层面是指通过国际市场中所占有的地位产出的财富或者得到的利益。但是在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中,一般将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与其他国家的该种产业进行国家同类产业间的比较。由于各类产业的性质与规模的差异较大,针对一个国家的各类产业之间的竞争力的比较是无意义的。在国际市场中,将多个国家的某种产业进行比较,可以研究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中所具有的竞争力,也就是产业国际竞争力。PorterM.E.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从理论上对国家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的主要内容中,对产业竞争力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需求、生产、相关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四种基本因素,国家竞争优势的切入点和根本是产业竞争优势。该模型所支撑的分析方法是进行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最完整的理论。美国的总统产业竞争力委员会从产业竞争力的侧面对国际竞争力提出的定义是“竞争力是在自由的公正的市场环境下,生产能够通过国际市场考验的商品和服务,增加或维持一个国家国民实际收入的程度”。也就是说,某一企业或是产业呈现在国际市场中的形式为商品或服务,而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适应性以及被接受程度成为考量该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其最终效用是以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为目标。综上所述,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与其他国家相比的能力。而该国家的特定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所占据的地位,被称为竞争地位。
3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在针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随着理论体系的发展与演变,根据研究的角度不同逐渐形成了多种分类体系。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OECD(1992)[10]将竞争力分为宏观竞争力、微观竞争力和结构竞争力。其中宏观竞争力主要指属于宏观环境的国家法规、教育水平、技术层次等方面的竞争力;微观竞争力与微观经济相对应,主要指企业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增加企业利润等竞争力;结构竞争力主要是指技术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生产类型、外部性等竞争力。在其后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狄昂照(1992)[11]等的研究中,在微观层次的竞争力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企业竞争力和商品竞争力的概念。即商品竞争力的总和为企业竞争力。该理论适用于所生产的产品普遍生命周期较长的企业进行竞争力测定。其劣势在于对更新频率较高且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企业,无法准确地、实时地测定企业的竞争力。而与该理论类似,焦瑾璞(2002)[12]将国际竞争力分为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中观层次的产业竞争力以及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多数研究中使用了该分类方式,提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是各产业竞争力的总和,而各产业竞争力是由从事该产业生产与研发的企业的竞争力组成。该观点被广泛应用于对国际竞争力的各层次的研究。而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裴长洪、王镭(2002)的研究中参考了狄耿照(1992)等的研究成果,将国际竞争力分为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以及国家竞争力进行论述。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各种竞争力所对应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形式逻辑上分析,提出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具有主体的概念,而相反地,产品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无主体。由以上理论研究可知,针对国际竞争力的分类的方法,多从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角度入手以国际竞争力的范围为基准进行分类。针对微观的国际化企业竞争力的探讨,多集中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比较。而某国家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同类企业的竞争力之和,可以视为该国的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在该国的国家宏观环境与产业内微观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中观层次的竞争力。而该国的主要产业群的竞争力的总和可以考虑为国家竞争力,代表着国家对外经济与贸易的综合实力。近年来的研究中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产业竞争力,某一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代表着该国的相应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多领域中竞争力的理论性总结,最终导出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主要得出以下两点结论。首先,近年来,国际化战略发展的主旋律为更多企业、产业乃至于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的某企业或是产业为了扩大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有率,有很多决定性因素会影响其发展。而其中作为重要影响因素的国际竞争力,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后所得到的结果。国际竞争力影响着企业或是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存活能力和发展能力。同一产业范围内的同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总和被视为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一个国家的多种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总和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从多角度多维度出发强化国际竞争力也将作为活跃于世界市场中各国的相关部门及国际化企业的一大研究内容,用以增强企业或是产业的综合实力,以便提升该国家的综合实力,其重要性也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其次,在关于国际竞争力的众多研究中,大多数集中于针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特定国家的某一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进出口贸易额、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中所呈现出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该行业的科技水平等因素可以视为决定特定国家的某一产业的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针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以为从事该产业的企业开展国际化战略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参考意见。除被多数研究者广为关注的产业竞争力以外,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于文化贸易竞争力的关注度日渐提高。由于我国目前为止对文化的出口主要侧重于传统文化传播,而形成文化产品出口的方式尚不能达到日、韩、美等主要文化产品输出国的平均水平。文化产品贸易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具有一定的可开发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很大的价值。我国具有文化底蕴丰富且多元化的特点,未来将文化融入产品进行贸易活动将成为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捷径。
作者:王慧婷 唐琳 段屹 单位:韩国又松大学 吉林医药学院健康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