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对合肥八中历史教师甘政权来说格外有意义,他和女儿甘嘉蓓一起设立的“培枝奖学金”终于落了地。“今年6月份,第一笔奖学金将发放给贫困学子,希望通过这项善举激励家乡学子发奋读书,同时也希望带动更多在外工作的家乡人来支援家乡建设。”甘政权说。
甘政权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1994届毕业生,女儿是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20届毕业生,师承师大精神,父女俩如今都躬耕在合肥教坛一线。甘政权告诉记者,父女俩早就商量好,每人每年从工资收入中拿出一万元(合计两万元)在老家江塘乡为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设立奖学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甘政权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江塘乡毕岭村,1994年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合肥市一所远郊市属初中任教,至今一直耕耘在教学一线,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
一提到安徽师范大学,甘政权身上仿佛就被注入了几分孩童般的赤子之气。“师大人就有师大的模样,踏实肯干,不做好不罢休。”令甘政权欣慰的是,这是流淌在他和女儿身上共同的“师大气质”。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甘政权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他刚入学校之时被一位老师点起教育理想之火的场景。
“那时刚从农村到城里读书,性格沉默,不善言辞。是安师大重塑了我,让我拥有了人民教师的职业理想。”甘政权回忆,一次课上,教世界史的施兴和老师在全班80多位同学面前公开表扬了甘政权的论文,并让他上台分享心得。这让甘政权第一次感受到了为人师者的讲台魅力以及给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之后的求学生涯里,施兴和与甘政权成了一对忘年交,他们志趣相投,互相欣赏。在大四的毕业实训里,施兴和也申请成了甘政权的指导教师,从理论到实战,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施兴和穷其毕生所学帮助甘政权站稳了迈向讲台的第一步。
20多年过去,每次搬家,甘政权总要呵护好他的一箱“大宝贝”,里面珍藏的是施兴和当年为他数易其稿的多篇课后论文和第一封求职自荐信。“这是女儿种下教师理想的第一本‘教材’,也是支撑我做人做事的力量源泉。”
多年来,甘政权所带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说起和学生相处的“秘诀”,他笑笑说,无非是付出和关爱。他坚持跟学生打成一片,用爱心施教,“更要关爱后进生、困难生,把他们带好了,班级自然就好了。”
在初中任教时,甘政权所带班级有一对兄妹,父母亲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母亲生病,家境困难。他帮忙申请学费减免,并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兄妹俩购买各种学习用品。妹妹转学过来,成绩薄弱,甘政权每天都单独给其“开小灶”。后来兄妹俩都考上了不错的高中。时至今日,他们一直和甘老师保持通信往来,惦记着当年那份特别的关爱。
在父亲的熏陶下,女儿甘嘉蓓自小成绩优异,2021年,从安徽师大毕业后,甘嘉蓓考进合肥市一所示范高中任教。从这时起,父女俩不约而同萌生了一个愿望——设立奖学金资助家乡学子。
甘政权出身于农民家庭,上有四个姐姐,父母劳累多病,在他工作不久后就相继去世,留给他“勤奋、善良、奉献”的朴素家风。
“虽然女儿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在她小时候我经常寒暑假带她回老家,也时常和她谈及我的父母双亲,耳濡目染下,女儿参加工作后多次表达要感恩爷爷奶奶的想法。”甘政权说,2022年,在女儿参加工作满1年时,父女俩有了以女儿爷爷奶奶的名义设立“培枝”奖学金的设想,寓意是为家乡、祖国多培育一些枝叶茂盛的“大树”。
今年寒假,甘政权带着女儿又回到了安徽师范大学。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父女俩携手走在铺满落叶的校园小道上,他们聊着自己大学期间的美好回忆,在共同的地点一起感受着跨越二十年的温暖,交流嬉笑中,新的一年,一种更加厚重的师者情愫在甘政权和女儿的心中蓬勃生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方梦宇)
作者:方梦宇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